瞬態抑制二極管的工作原理及選型原則是什么?首先說說工作原理,瞬態二極管并聯在電路中的情況是這樣,當電路正常工作的時候,他處于截止狀態(就是不導通的狀態,相當于開路那種效果);不影響電路的狀態和正常工作,但是當電路來一個高電壓并且達到了他的擊穿電壓的時候,他就開始由截止狀態變成導通狀態(可以看成短路那種,就是一根導線,這只是比喻),他這樣的一個狀態轉換的好處就是可以給瞬間的高電流提供一個低阻抗導通的路徑,相當于可以泄放高電流,同時將來的異常高電壓鉗制在也給安全水平內(這個安全的電壓就是瞬態抑制二極管的穩壓電壓)。
那么,上面瞬態抑制二極管的一系列變化相信就能夠明白,他的這種特性接在電路的IC之前,那么泄放高電流和高電壓的方式,可以保護后面的IC或者線路不被異常的高壓所損壞(比如有些IC只能承受5V,你忽然來個10V是不是就被燒了,那么如果在前面加一個5v的瞬態抑制二極管就可以避免IC被燒壞)。
當異常的高壓消失過后,電路進入到正常工作狀態的時候,瞬態抑制二極管又恢復到高阻態(就是開路那種效果,但是只是比喻)。
前面說了他的工作原理,下面里陽半導體再說說瞬態抑制二極管的選型原則:
第一,首先確定VRWM大于等于電路的正常工作電壓,確定瞬態抑制二極管的接入不會影響到電路的正常工作。
第二,VBR不能小于電路的最大允許工作電壓,否則TVS進入雪崩狀態的時候,漏電流上升,影響電路工作。
第三,最大鉗位電壓VC必需小于電路的最大允許安全電壓,即在VC下,不會損壞電路中的任何元件。
第四,PM必需大于電路內部或外部可能出現的峰值脈沖功率。
好了,關于瞬態抑制二極管的介紹就到這里,想要了解更多瞬態抑制二極管可以關注里陽半導體,后期會不斷更新的!